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廣東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門市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4年5月17日反饋了督察報告。江門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推進會精神,圍繞建設美麗江門目標任務,以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更高質量抓好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截至2025年2月底,55項整改任務中,已完成25項,達到時序進度30項。督察組移交的147件信訪案件中,已辦結145件,階段性辦結2件。2024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沒有發生重度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AQI達標率)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創“十四五”以來最好水平;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保持100%,河湖長制工作連續6年獲得省考核“優秀”等次;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連續4年穩定在95%以上;完成林分優化5.11萬畝、森林撫育5.39萬畝、新造林撫育5.5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開平天露山獲批省級森林公園,新會銀湖灣、臺山和恩平鎮海灣紅樹林入選省級重要濕地。
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度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推動整改落實
(一)強化思想引領,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市委十四屆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先后作出“扎實推進綠美江門生態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市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系統謀劃、全面部署、強力推進。
(二)加強統籌領導,壓實整改責任。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靠前部署重要工作、靠前處理重大問題、靠前督辦重要案件,2023年以來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68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審定督察整改方案,逐項任務明確整改目標、措施、時限、責任主體和督導驗收銷號單位,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整改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整改工作格局。
(三)健全工作機制,嚴格監督問責。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市有關部門建立相應整改工作機制,從嚴從實推進整改工作。建立定期調度、預警提醒、督導約談等工作機制。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督察整改等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監督的重點內容。依規依紀依法對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問題進行調查處理,共對4個單位、6名責任人進行了追責問責,嚴格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
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實施“碳達峰十二大行動”。探索創建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構建“新能源+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格局。大力推進“光伏+”應用場景規劃發展,彩色“光伏+建筑”、“光伏+漁船”等試點有序推進。非化石能源裝機占電力裝機容量超5成。2024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超100萬千瓦、增長130%。新能源公交車、巡游出租車電動化率達100%。“十四五”以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53.4%。
(二)推動綠色產業科技加速崛起。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深化與香港合作,加快建設香港·江門綠色產業園、綠色經濟帶,重點發展循環經濟、新能源裝備(汽車)、香港創新科技轉化等產業,帶動循環經濟產業項目落地發展。1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企業被認定為廣東省綠色工廠,江門海信視像成為國內電視行業首個“零碳工廠”。
(三)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路徑。創新探索“新能源電池無廢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統籌布局廢舊電池回收服務網點44個,引進廢舊電池再生利用企業7家,設計產能超50萬噸/年。加快推進建筑垃圾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截至2025年2月底,全市已核準資源化處理項目17個,總設計處理能力約1031萬噸/年。
三、一體推進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一)持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大力推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完成171家涉VOCs排放企業低效治理設施升級改造、369家涉VOCs重點企業績效分級;查處黑煙車435輛次,立案查處違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20家,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車1.1萬輛;強化施工工地、砂石堆場等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督促落實整改問題132個,清理問題堆砂場8家。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化機制,持續提升空氣質量,PM2.5濃度連續5年優于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二階段標準。
(二)持續深入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堅。堅持陸海統籌、疏堵結合,依法依規推進臺山市鎮海灣等海域海水養殖問題典型案例整改工作,禁養區內違規養殖2181.4公頃已全部清拆完畢;鎮海灣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歷史遺留的46.7公頃養殖塘已完成退出;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外符合辦理用海手續條件的養殖項目,完成辦理海域使用權證1.79萬公頃;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內歷史遺留的開放式養殖用海,已編制開放式養殖用海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專題論證報告,按程序報請省政府出具同意確權的認定意見后,按照分類整治要求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全面規范入海排污口管理,加快推進114個問題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已完成整治95個,剩余19個計劃于2025年底前完成。
(三)持續深入推進潭江分段治理攻堅。聚焦地表水國家和省考核斷面,強化農業面源、生活源等控源截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完成401家生豬養殖場污染治理設施提檔升級,推動2228家問題養殖場轉產、退出。2024年以來,新建城鎮生活污水管網128.97公里,全面完成40個住宅小區管網缺口整治。2024年,江門4個項目入選省年度綠美碧帶幸福河湖建設名單,系統謀劃總投資超400億元的水經濟項目90個。
四、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一)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加強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河湖長制、林長制,突出高質量發展“綠色”效能考核。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加強公益訴訟檢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銜接,全市累計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0宗。修訂《江門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二)提升現代環境智治能力。完善涵蓋大氣、水、噪聲、土壤等要素的生態環境監測基礎網絡。健全非現場執法監管體系,實施企業監管執法正面清單、執法觀察期等制度。積極探索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綜合運用走航監測、無人機巡檢等數智賦能污染防治攻堅,通過“人工智能+”為生態環境治理注入科技動能。
(三)強化綠色發展激勵機制。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廣東產品碳標簽試點應用,推動摩托車、印刷電路板、紙制品、不銹鋼制品等4類優勢出口產品碳足跡評價和認證;恩平市鎮海灣紅樹林保護碳匯成功拍賣,成為藍碳深圳試點經驗全國推廣第一單。探索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鶴山成為全省首個河道經營管理權改革試點,開平GEP項目獲全省首筆5億元授信,恩平市“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機制”入選首屆廣東省十大生態環境創新案例。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江門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縱深推進綠美江門生態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門新的更大貢獻。一是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持續高標準抓好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快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二是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深入推進產品碳標簽試點應用,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因地制宜探索優質生態資源、優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三是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門。
附件:江門市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措施落實情況.pdf
中共江門市委
江門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31日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