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江門雙碳實驗室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標志著該實驗室在科研平臺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再度取得重要成果,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與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創新載體和平臺,對引育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設站單位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等具有重要意義。今年5月22日,江門雙碳實驗室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我們將把握‘大橋經濟’帶動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加速流通的重大機遇,匯聚一批博士、博士后青年優秀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從而達到人才、技術和資源的共享與互動。”江門雙碳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徐明說。
截至目前,江門雙碳實驗室累計招收博士后17名,2名已順利出站,培養博士后數量位居江門市企事業單位前列;獲批國家外國專家、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各類項目30余項,獲得資金支持1654萬元;參與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型儲能與新能源”重大專項旗艦項目;以實驗室名義發表高水平論文75篇,其中SCI/SSCI期刊論文69篇。
當天,江門雙碳實驗室與五邑大學共建的碳中和聯合實驗室也揭牌,并舉辦了“五邑大學—江門雙碳實驗室”2024新能源學術論壇。
據介紹,五邑大學近年來與江門雙碳實驗室密切互動。雙方于去年12月底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以“雙聘”模式共享高層次人才。接下來,雙方將聯合開展“雙碳”領域的基礎(應用)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圍繞新型儲能技術、新型電力系統、綠色化工、碳計量與碳資源利用、雙碳政策與系統設計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推動重大技術成果轉化,并在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等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