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江門“僑夢苑”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僑辦《關于僑夢苑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我市僑資源變成僑動力,加快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簡稱江門“僑夢苑”)建設,實現江門“僑夢苑”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根據國家、省“僑夢苑”建設總體要求,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重點拓展僑資企業高質量發展空間,以“僑夢苑”核心區為先行先試示范區,帶動“一苑多園”特色發展,形成我市新時期僑務工作和僑胞事業發展新格局,把江門打造成為全國僑務工作的創新地、排頭兵和試驗田。
二、主要任務與分工
(一)組織領導與職責。
1.成立領導小組。成立江門“僑夢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統戰、工業、科技工作的市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統戰部,市發展改革局等市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僑夢苑”所在地各市(區)人民政府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江門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是“僑夢苑”建設工作的統籌單位,負責全市“僑夢苑”日常事務的統籌協調工作。各有關單位應當分工協作,明確工作措施,共同落實“僑夢苑”建設各項任務,發揮職能優勢,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責任單位:五邑大學、江門海關、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委外辦(市外事局)、市委編辦、市委臺港澳辦、市人才工作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大灣區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市金融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商聯、市僑聯、市稅務局、人民銀行江門市中心支行、江門銀保監分局、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3.壓實各市(區)責任。“僑夢苑”核心區及各分園區所在地政府是本市(區)“僑夢苑”建設的主體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結合本市(區)產業發展方向,明確本地區“僑夢苑”建設目標方向,推動華僑華人資源創新發展,構建“僑夢苑”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牽頭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
(二)構建“一苑多園”發展新格局。
4.突出“一苑”核心示范。高新區(江海區)是全市“僑夢苑”核心區,緊扣圍繞國家級高新區產業定位發展,制定適用“僑夢苑”核心區發展專項政策。鼓勵僑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新基建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特色金融業。整合配置資金、土地、人才、技術、數據等各項生產要素,優先支持華僑華人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努力把高新區(江海區)建成全市“僑夢苑”示范區。(牽頭單位:高新區及江海區)
5.鼓勵“多園”特色發展。各分園區是“僑夢苑”建設的特色園區,要積極引導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機遇,在大健康、特色商貿物流、先進裝備制造、文化旅游、海洋經濟等特色產業上,引進境外先進技術、先進人才,參與產業發展,把江門制造推向國際市場。(責任單位:蓬江區、新會區、臺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人民政府)
6.扶持一批重點僑資企業上規模、上檔次。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在我市投資設立的企業納入僑資企業數據庫范圍;國家級和省級明星僑資企業以及規模以上僑資企業是我市重點僑資企業。建立全市僑資企業數據庫,統計、稅務、科技、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對重點僑資企業進行單列統計、單列分析,定期將重點僑資企業的發展狀況報送僑務部門。完善僑資企業動態信息收集機制,僑務部門每年對僑資企業進行全面摸底,收集企業法人治理、經營狀況、市場動向等相關情況。[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三)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戰略。
7.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優勢。鼓勵外商來江門“僑夢苑”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加強與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廣州南沙自貿區、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合作,學習先進經驗,及時總結、復制推廣國家、省在大灣區和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施行的各類惠僑政策。[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大灣區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僑聯、各市(區)人民政府]
8.加快連通港澳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鼓勵僑資企業依法依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企業混合改制。全力推進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深茂鐵路深江段、珠江肇高鐵、黃茅海跨海通道、銀洲湖高速公路、五大萬畝工業園區、大廣海灣區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平臺建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大灣區辦),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
9.推進一批僑資項目做大做強。推進蓬江區美心食品(江門)有限公司,高新區(江海區)金融中心、德昌電機產業城、澳門江門商會大廈,新會區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新增投資項目、碧海銀湖文旅項目等項目建設。[牽頭單位: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金融局、市僑聯]
10.加強人才引進政策保障。落實科技部下放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審發權限的部署,全力做好外國高端人才資格認定工作,為外國人才到江門創新創業提供優質服務。貫徹落實國家對在大灣區工作的華僑華人、港澳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的相關政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人才工作局)
11.拓寬柔性引才渠道。支持開展港澳律師在我市執業試點工作。加快江門人才島建設;加強和廣州、深圳、港澳地區等地的人才合作,構建“平臺+人才+項目+產業”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市人才工作局,責任單位:蓬江區人民政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委臺港澳辦、市科技局、市司法局]
12.完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機構設立“僑夢苑”金融服務專屬產品。吸引更多金融機構進駐“僑夢苑”,研究設立華僑銀行。鼓勵銀行機構在“僑夢苑”設立“一帶一路”國家跨境業務中心、小幣種貨幣結算中心、葡語系國際貨幣清算中心。積極培育、助推優質僑資企業用足用好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實施的各項境內外融資專屬政策,并爭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融資。(牽頭單位:市金融局,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江門市中心支行、江門銀保監分局)
(四)緊抓江港澳互聯互通新機遇。
13.高標準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繼續推進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創業創新園引進港澳優秀創新創業團隊。支持將“僑夢苑”核心區納入香港特區政府第二批“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對接工作。推動與香港、澳門在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轉化、國際轉讓、科技服務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加快建設一批港澳科技企業孵化器。[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臺港澳辦,責任單位:高新區及江海區人民政府、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委臺港澳辦、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僑聯]
14.引導僑資企業與港澳青年創業合作。支持港澳青年充分借助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對本地居民創新創業優惠政策,鼓勵港澳青年與“僑夢苑”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企業合作,共享兩地融資、研發、投資、會展政策支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港澳青年創業創新水平。[牽頭單位:市委臺港澳辦,責任單位: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
15.加強三地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我市與港澳教育往來的深度和質量,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與港澳學校、教育機構開展教育合作。支持借助港澳豐富的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辦學機構。依托五邑大學與澳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 17 所大灣區高校合作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合作聯盟”。鼓勵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與澳門旅游學院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職業教育聯盟”。引導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平臺,建立職業教育與產業用工對接平臺。(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委臺港澳辦、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16.落實市工商聯(總商會)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市工商聯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磋商,力爭在今年內完成簽定合作協議,江澳兩地以“僑夢苑”為合作平臺,引導澳門以及葡語系國家華僑華人在“僑夢苑”創新創業。進一步深化港澳社團商事登記離岸受理業務。[牽頭單位:市工商聯,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
(五)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新高地。
17.推動中國僑都華僑華人總部建設。將“中國僑都華僑華人總部”納入“僑夢苑”建設平臺,鼓勵華僑華人社團、協會等民間組織注冊落戶中國僑都華僑華人總部,打造集聯誼聯絡、政務服務、經貿和文化合作交流、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境內外投融資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暢通華僑華人多途徑參與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和機制。[牽頭單位:市僑聯,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國資委、市濱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18.支持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大會”“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少年中國說”等江門華僑華人經濟文化交流品牌,進行僑資源整合利用、對接,促成創業項目落地發展。做好江門“博物館群”、中國僑都粵菜師傅之《五邑僑香四海同享》系列宣傳片、江門僑鎮和開平赤坎華僑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等文化、旅游項目的跟進服務工作,讓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更真切的感受嶺南文化,增進對家鄉的文化認同。[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責任單位:臺山市、開平市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委外辦(市外事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
三、保障措施
19.落實各類“僑夢苑”專項政策。在全市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引智引才等普惠性政策基礎上,結合各市(區)“僑夢苑”發展實際,制定“僑夢苑”專項政策,給予僑資企業融資、研發、人才等方面獎補。[牽頭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人才工作局、市商務局、市司法局]
20.完善“僑夢苑”建設評價指標。把“僑夢苑”建設納入僑務強市“十四五”規劃編制,推動“僑夢苑”評價指標與粵港澳大灣區評價體系相銜接。科學制定“僑夢苑”年度工作計劃和僑資項目服務計劃,支持僑資企業發展數字經濟、高科技經濟、新基建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為僑資企業增資擴產、開拓市場、技術改造等方面設立綠色辦事通道。[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各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才工作局、市金融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科技局]
21.建立市(區)領導掛鉤聯系重點僑資企業制度。各市(區)
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定期走訪掛鉤重點僑資企業,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牽頭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
22.支持僑團建設與公益事業發展。支持江門市僑商總會及青年會、江門僑界青年聯合會、外商投資協會、江門暖僑義工隊等社團和公益組織壯大發展;完善江門市僑務捐贈管理機制,鼓勵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在我市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僑聯]
23.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僑夢苑”的整體宣傳和政策解讀工作,整合現有各類資源,統一打造江門“僑夢苑”國際信息平臺。升級改造火炬大廈“僑之家”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功能配置,拓展成為“僑夢苑”核心區對外宣傳展示窗口。聯合海內外媒體大力宣傳“僑夢苑”建設對江門經濟、文化和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市委網信辦]
本意見有效期自發布之日起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