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及特點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市內交通干線密集,現有江湛鐵路、中開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新臺高速公路、國道G240、國道G228、陳宜禧路等路網體系,積極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謀劃廣臺高速、斗恩高速、國省道改擴建等一系列重點項目,不斷提高跨區域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行政區劃與人口
陸地面積3308.25平方公里,現轄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海域面積4778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698公里。常住人口89.80萬人,有約180萬臺山籍鄉親旅居海外及港澳等107個國家和地區。
★優勢資源
是著名的“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是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海洋大市,全市有可供水產養殖的淺海21萬公頃,沿岸灘涂(潮間帶)1.3萬公頃,漁港3個;是能源大市,為“中國電能源產業基地”和直購電試點地區,有規劃裝機容量6臺百萬千瓦的臺山核電和裝機容量512萬千瓦的國能臺電;是農業大市,先后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還有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鰻魚養殖出口基地,“臺山鰻魚”“臺山蠔”“臺山青蟹”“臺山大米”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臺山大米”“臺山鰻魚”“臺山蠔”“臺山麻黃雞”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是旅游大市,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主要的旅游景區(景點)45個,包括國家4A 級景區3個、3A 級景區8個。
現有工業新城和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兩大產業發展平臺。北部工業新城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是省委省政府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重要節點、省產業轉移工業園。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約215平方公里,是省級開發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核心區。
★經濟概況
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37億元,同比增長3.7%;規上工業增加值164.64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億元,同比增長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83億元,同比下降11.9%;外貿進出口141.6億元,同比下降4.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3.7%。
★戰略定位
立足建設高端產業集聚之地、改革開放活力之地、全域旅游標桿之地、生態文明典范之地、僑鄉文化光大之地、安定和諧宜居之地、風清氣正實干之地,為江門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作出積極貢獻。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