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慧媚和張穎娉組織了6場“City Walk”活動。

江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City Walk”的獨特優勢。

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是江門“City Walk”的熱門地。 燕子攝

“江門文旅推薦官”容柏釗帶著漫游者漫游江門。受訪者提供

城市漫步成為潮玩江門新時尚。
推薦線路:
江門適合“City Walk”的地方很多,將它們串珠成鏈,便是一條經典的“City Walk”路線。記者特意整理了“City Walk”線路,讓你更好地探索江門。
啟明里牌坊—時光巷子—啟明樓—石灣直街—江門故事館—明德坊—石灣廟遺址—石灣小學—蓮平路—京果街—水步頭—余慶里—打鐵街—江門粵劇團舊址。
城央綠廊釜山公園—彩虹村—白水帶公園。
新會步行街——景堂圖書館——知政路永佑坊——新會學宮。
今年夏天,一股“City Walk”風悄然興起。“City Walk”意為城市漫步,愛好者在城市中放慢腳步,探尋更有特色、更加小眾的游玩路線,觸摸城市肌理,領略城市風情。
在江門,同樣有一群城市漫步愛好者,他們中有的是對江門文化愛好者,有的是擁有高曝光度的文旅達人,他們各有各的詮釋方式,但有一個理念卻是一樣的:“靜下心來,沉浸式‘閱讀’江門”。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李銀換
用行走和城市深度互動
什么是“City Walk”?
“City Walk”發源于英國倫敦,人們通過雙腳行走來感受自己的城市,在一條條小路里穿梭,體會幾個世紀前的古老建筑,避開喧鬧的旅游景點,從歷史、地理、人文等各方面,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2018年,喜歡旅行的新會人林慧媚第一次接觸“City Walk”。在泰國清邁,她在當地人的帶領下,走進泰國當地的菜市場,了解泰國當地的瓜果蔬菜和香料,走進特色小店,還學做泰國菜。這種沉浸式的“City Walk”,打開了她旅行的新思路,之后她又參加北京、廈門等地的“City Walk”,讓她對這種新型旅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雖然我們生活在江門,但其實對江門的了解并不深。”2022年9月起,家住蓬江的新會人林慧媚和臺山人張穎娉組織策劃了6場“City Walk”活動,他們到過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尋繁華舊夢、到過丹灶振振里尋找“1974”,到過南岸印跡探尋江門昔日輝煌……漫游者徒步穿梭于城市的街巷,探尋飽含記憶的老建筑、老街區,品味城市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用腳步去丈量這座寶藏城市。
“原來以前自己并沒有讀懂江門”“原來江門的歷史底蘊這么深厚”“原來這些老建筑背后,有這么觸動人心的故事”……漫游者用多個“原來”來表達自己的收獲,他們通過“City walk”,開始沉浸式“閱讀”城市。
而這也是張穎娉和林慧媚策劃“City Walk”的初心,“我們希望通過另一種方式去探索,發現、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另一面。”張穎娉和林慧媚把“City Walk”定義為“這是一場嶺南在地文化、歷史建筑,人文美食的探索之旅。”
無獨有偶,“江門文旅推薦官”、江門交通國旅總經理容柏釗在2021年也策劃推出“城市徒步穿越”活動。活動中,他化身“講古佬”,帶領一班小學生、初中生、五邑大學教授、深圳外地游客、退休江門老街坊,沉浸式游玩江門老街。至今已舉辦了6期,參加人數達250多人。
不同于走馬觀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也不同于街頭閑逛,“City Walk”更強調與城市深度交流,更接地氣地認知城市,更真實地了解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變遷與創新。“我發現很多年輕人對江門歷史不太了解,于是想通過這個活動帶領更多人用雙腳丈量城市,用耳朵聆聽城市故事,用眼睛發現城市的美。”容柏釗說。
漫步中找到歸屬感
追逐潮流的年輕人,怎么就愛上了“City Walk”?
同程研究院與騰訊營銷洞察聯合發布的《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顯示,2023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是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同時,距離近、花銷少、不擁擠、美食多也是年輕人選擇旅行方式的重要參考因素。
受訪者提到,“City Walk”的走紅與近年來年輕人旅行消費偏好的變化密切相關,疫情期間長途旅行受限,也讓更多人轉而開始發掘身邊的“小確幸”,這一習慣延續至今。
“相比那些傳統意義上的旅游,‘City Walk’是一種新的生活理念,可以讓你沿著城市的軌跡,探尋一種新的樂趣。”中國策劃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榮彪說。
在陳榮彪看來,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人們遵循內心的生活方式被漸漸喚醒,尤其是自我個性明顯的年輕人群。而在城市中漫無目的游蕩、體驗生活的年輕城市漫游者,以自己的節奏和速度打破一系列被分割的幾乎相同的線性節奏,遵循內心,重新找回自然節奏。如此一來,“City Walk”流行起來,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他補充道,“City Walk”與當下年輕人的性格、追求、生活態度非常接近,因此,既可以使人放慢節奏,又更加獲得感受和體驗,充分發揮出年輕漫游者的自主性,使個人能夠更加具有掌控感的“City Walk”,大受年輕人喜歡就不難理解了。
收集資料、踩點、策劃線路、征集參與者……策劃一條“City Walk”線路,往往需要籌備幾個月的時間,但張穎娉和林慧媚樂此不疲。在這過程中,她們也加深了對城市的認識。“‘City Walk’,讓我們由認識產生理解,進而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張穎娉說。在很多人眼中,自己的城市有時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漫步中,通過真實的碰觸,大量豐滿生動的細節,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這個城市。
讓更多人漫步江門
當越來越多人著迷于“城市漫步”,我們不禁追問,江門這座城市因何值得漫步?
見文化。江門,是一座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華僑文化、東方嶺南文明和西方建筑文明等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不論是城鄉建筑還是城鄉生活,歷史的光輝和如歌的歲月,都沉積著靜待人們慢慢去發現和感知的故事。
長期以來,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建筑的保護活化工作。江門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活化利用,探索更富創意的“打開方式”,精心塑造“山、水、文、城”共融的城鄉整體風貌。近年來,我市打造了開平赤坎華僑古鎮、蓬江啟明里、開平塘口等典型范例,保護活化了臺山臺城老城中心區歷史文化街區、臺城西寧市歷史文化街區、新會大新路—仁壽路歷史文化街區、新會學宮歷史文化街區等4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探索形成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江門樣本”,實現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華麗蝶變。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江門市委市政府的堅守。江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9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50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鎮)5處、歷史文化名城1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村(鎮)5處。此外,還有大量中西合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形成了江門僑鄉獨特的歷史文化。
正因這些在精心保護下,得以保存下來的騎樓建筑、青色磚瓦老房子,還有那些藏在街頭巷尾的寶藏咖啡店……讓文化底蘊深厚的江門成為人們心之向往的“City Walk”勝地。
見自然。城市漫步,有人偏愛感受城市歷史文化,有人則更喜歡欣賞城市的綠水青山。
東湖公園、篁莊公園、梅江農業生態園、下沙公園、文昌沙公園……近年來,我市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提升公園品質,根據區域特色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實現“抬眼望綠,出門可游”,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提升。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為生態宜居品質城市建設發展藍圖指明了方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山水融城、古今輝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居者自豪、來者依戀的幸福家園。”
文化與自然交相呼應,讓江門擁有“City Walk”的獨特優勢,也讓城市漫游者愛上在江門“City Walk”。
陳榮彪建議,江門可在“人間煙火”這方面多下功夫。江門不論是傳統文化街區,還是現代時尚商圈,也不論是城區還是鄉村,少些人為的所謂做作,多些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就已經是一處極好的“City Walk”之地。而除了感受自然帶來的好處,城市漫游也具有散步帶來好處。江門可圍繞著“散步”改善一些基礎設施、增加一些與之相配套的服務、培育更多的人情味等。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