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別稱“五邑”,這是一座“狂飆”出圈的“中國僑都”,她用僑文化聯結海內外,是530多萬海內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僑胞的家,有“中國僑都”的美譽,是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節(jié)點城市,更是廣府文化代表城市之一。在深中通道即將通車的節(jié)點,江門發(fā)布特推出《聚焦雙通道》之系列旅游報道,為您奉上江門游攻略,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來做旅游搭子、吃貨搭子!

江門城市航拍。周華東 攝
江門地區(qū)的飲食以粵菜為主,各縣(市、區(qū))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如杜阮涼瓜、禮樂臘味、新會陳皮、臺山黃鱔飯、鶴山白水角、恩平瀨粉等。

蓬江區(qū):
隔著屏幕都饞人
蓬江區(qū)是江門市的老城區(qū),有杜阮涼瓜、絲瓜、荷塘芥藍、荷塘沖菜、白沙大芥菜、白石韭黃、棠下霸王花、龍勝甜橘等特產,其中以杜阮涼瓜最負盛名。
杜阮涼瓜




多款涼瓜美食。梁少華 攝
江門人對涼瓜情有獨鐘,豉汁炒涼瓜、用心良苦湯、冰鎮(zhèn)涼瓜、涼瓜湯圓……滿桌碧綠的“涼瓜宴”總讓食客為之心動。而上巷村的餐飲業(yè)態(tài)以“一店一菜”為主題,形成上巷村美食街,上巷村共有13家美食門店,出品各有特色,吃貨們可以一一尋味。
五洞牛肉
棠下鎮(zhèn)五洞村售賣的牛肉味道鮮美,價格實惠。全村共有20多家牛餐館,食客可以自己推著小推車去挑選牛肉。牛肉鮮嫩多汁、富有質感,牛肉火鍋、網紅咖喱牛肉菠蘿包等豐富多變的“牛美味”讓人食指大動。
荷塘魚餅

新鮮出爐的魚餅。龔靜 攝
作為廣東的一道名菜,從唐朝穿越而來的荷塘魚餅遠近聞名,是江門的特色美食之一。荷塘魚餅是選用新鮮鯪魚去骨、剁蓉、煎制而成的一味非遺傳統小吃。煎制好的荷塘魚餅兩面金黃,表皮微微焦脆,肉質軟韌彈牙。
江海區(qū):
解鎖最樸實的美味
江海區(qū)位于江門市的東南面,自古以來,江海一帶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美食特別集中在三條“美食街”中,分別是田園特色的禮東美食街、河海鮮特色的沿江美食街和以商務宴請為主的滘北美食街。
外海面

曬外海面。郭永樂 攝
在江海區(qū),一碗面就是一個江湖。走進江海,隨處可見售賣外海面的招牌。在這里,大大小小的外海面作坊、廠家有幾百家。外海面細長如絲、爽滑、彈口、不粘不坨,把高湯精華盡數吸收,面條入口口感如縷如絲,根根分明。
禮樂排骨
江門江海區(qū)禮樂街道的排骨很好吃哦,很多外地人都會慕名而來。排骨是分開一碟一碟蒸的,原汁原味,而且很實惠,正所謂平靚正!
外海花生餅

圖片由江海區(qū)非遺保護中心提供
花生餅是江門外海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名小食之一。它入口松化、香甜適中、食后齒夾留香。可隨意吃,也可作煎糯米薄餅、湯圓餡,令人回味無窮。
新會區(qū):
吃的就是“時光”情懷
新會區(qū)(古稱岡州)是與廣州、潮州并稱“嶺南三大古州”的古城之一,靠山面海,河網密布,水凈質優(yōu),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新會陳皮、古井燒鵝;此外還有睦洲黃沙蜆、崖西甜水蘿卜等特色食材。
新會陳皮宴

新會陳皮是廣東“三寶”之一,江門人善于把陳皮和各種食材搭配起來烹飪成各式菜肴。陳皮水鴨湯、酥炸陳皮骨、陳皮面、陳皮鴨舌以及柑普茶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陳皮美味,蘊涵著江門人對陳皮的無限喜愛。
古井燒鵝

而在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還有一張飲食名片更是名揚至港澳甚至海外,那便是古井燒鵝。古井燒鵝選用廣東四大名鵝之一的開平馬岡鵝,用宋朝延續(xù)下來的宮廷燒鵝做法,使得燒鵝肉嫩爽口、鮮香多汁、齒頰留香。
睦洲黃沙蜆
黃沙蜆,又被稱為“西江鮑魚”。要吃真正的黃沙蜆,可以來新會睦洲、大鰲,品質保證一流!在睦洲一帶水域,西江水質優(yōu)良,黃沙層較厚,水流相對平穩(wěn),利于黃沙蜆的生長,因此這里出產的黃沙蜆粒粒都是黃澄澄的,肉質肥美飽滿,沒有泥味,引人垂涎。
臺山市:
滿口留香的海鮮王國
臺山市海水養(yǎng)殖業(yè)規(guī)模龐大,海鮮產品質量上乘,如臺山青蟹、臺山鰻魚、臺山蠔更是被列為農產品地理標志。在臺山,大小海鮮酒家、食肆、食街數不勝數,各種海鮮宴也各有特色,但殊途同歸的都是一個“鮮”字,令人回味無窮。
臺山青蟹

臺山青蟹戴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頭銜,在廣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臺山更是有一套吃蟹口訣“正月吃重殼,二月有靚水,三月吃奄仔,四月黑奄仔,五月青蟹都靚仔,六月有得六月黃,七月八月吃油蟹,十一十二月吃膏蟹。”
臺山生蠔

李嘉敏 攝
臺山蠔是廣東七大產蠔基地之一,美名早已名揚四海,在珠三角其他城市的食客口中,臺山橫山村的生蠔甚至被冠以“金蠔”的美譽。臺山蠔與湛江、陽江、珠海蠔不同,勝在個頭大、肥美、嫩滑、無渣、爽口,煮后不易縮水。臺山生蠔除了烹調成不同菜式,還可以制作蠔干、蠔油等。
臺山黃鱔飯

臺山黃鱔飯是臺山歷史悠久的特色名揚菜。正宗的臺山黃鱔飯中,鱔與米的分量比例恰到適處,鱔的肉與骨分離,骨一般另用于煲湯,黃鱔飯的飯油而不膩、干濕適中、軟硬有度、鱔香四溢。
開平市:
“開平家宴”驚艷味蕾
開平市食材豐富,既有廣東四大名鵝之一的馬岡鵝,還有金山火蒜、水口腐乳、水口白菜、潭碧冬瓜、大沙米、大沙茶、大沙麥菜、馬岡牛皮等眾多獨特食材。2019年,開平市獲評中國首個“世界名廚之鄉(xiāng)”,致力于打造“開平家宴”美食品牌。
開平馬岡鵝

梁少華 攝
馬岡鵝是“四大名鵝”之首,歷史悠久,是開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用它做的菜式,如傳統燒鵝、狗仔鵝、芋仔炊鵝、鹵水鵝、鵝乸湯、豉油鵝、甜酸鵝、檸檬鵝、話梅鵝、白斬鵝等,深受食家的歡迎。
開平咸雞籠

咸雞籠,這是一款傳統地道的開平特色過年點心,將糯米粉與粘米粉配搭搓成面團,然后包上地道傳統的開平民間配制的餡料,輕輕一捏,就成了巴掌大的可愛咸雞籠。
赤坎豆腐角

彭偉宗 攝
赤坎豆腐角是開平市赤坎鎮(zhèn)一種風味小吃,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豆腐角要去赤坎吃才最夠味,赤坎很多煲仔飯店都可以吃到豆腐角,關氏柴火煲仔飯、成利隆煲仔飯等店的豆腐角都十分美味,通常十幾元就能買到一份,用牙簽挑起一塊,呼呼地吹著騰騰的熱氣,然后小心地放進嘴里,頓感酥、滑、嫩、香。
在五邑地區(qū),鶴山最鄰近佛山、順德、廣州,因此鶴山人的飲食習慣很接近廣府風味。除此之外,在廣府菜的基礎上,鶴山人又演繹出自己的特色風味美食。
黃洞米點

在雅瑤鎮(zhèn)黃洞村,有著別具特色的黃洞米點,其制作技藝已有近百年歷史。黃洞米點包括有白水角、團糍、糍必、雞屎藤糕等鄉(xiāng)間小食。
古勞魚皮角

歐蕊榮 攝
古勞魚皮角已有百年歷史。其特色是制作精美,小巧玲瓏,皮薄餡靚,味道鮮美。魚皮角是魚皮做的嗎?其實,“魚皮”并非魚外表的皮,而是用魚肉經加工制成比紙還薄的皮,包上餡料就是魚皮角了。
龍口牛肉

歐蕊榮 攝
龍口牛肉是鶴山飲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以“健康、新鮮、美味”的特點而馳名遠近。牛肉火鍋、炆牛蹄、炆牛雜、牛雜粥......都是牛肉美食的當紅花旦,一牛百味,喜好由人。
恩平市:
不僅要“好吃” 還要能養(yǎng)生
恩平市山清水秀,溫泉資源尤為豐富,“泡溫泉、嘗美食”成了來恩平旅游的標配。
恩平簕菜

梁少華 攝
簕菜是恩平最具標志性的蔬菜,即使同在五邑地區(qū)生長,恩平的簕菜都比江門其他地方的要鮮嫩很多。清明時分是簕菜最好吃的時節(jié),彼時不管是在路邊的大排檔,或是五星級酒店,都有可能遇到由這一地道的“招牌菜”——簕菜烹制而成的各色美味。
恩平瀨粉

梁少華 攝
恩平瀨粉表面光滑,粗細均勻,無粘連,色澤均勻,煮后不糊湯、不粘條,入口軟、韌、爽、滑,吃起來有韌性。
恩平燒餅

吳健爭 攝
恩平燒餅有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跟其它地方燒餅酥脆的口感不同,恩平的燒餅因為是糯米做的,入口軟滑Q彈,再夾上一塊燒豬肉,更有甘香滋潤之味,令人百吃不厭。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