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湖鎮種出的掛綠荔枝甜脆香糯。

農戶們滿身大汗,穿梭于蕉林中搬運香蕉。

譚家武正在采摘小青柑。

紅肉火龍果甜度高、營養價值豐富。

那吉鎮遠離工業污染,山清水秀,雨水充沛,氣候溫暖,種出來的鳳梨品質優良。
盛夏時節,恩平迎來特色水果集中上市季。累累果實掛滿枝頭,特色水果產業蓬勃發展,為“百千萬工程”注入“甜蜜”動能。田間地頭的豐收景象,成為恩平鄉村振興活力奔涌的生動注腳。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周曉營 譚錦波 吳健爭
掛綠荔枝
來自百年前的味道
荔枝作為嶺南佳果,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留下了不少美談。盛夏季節,“嘆”空調、吃荔枝成為市民的一大樂事。今年,恩平名優產品掛綠荔枝的主要產地沙湖鎮圣園村的荔枝園紛紛迎來大豐收,為果農帶來收入,也讓恩平荔枝品牌更加“響當當”。
進入沙湖鎮黃樹橋荔枝園,粒粒飽滿的荔枝壓彎枝頭。果園負責人黃樹橋告訴記者,今年,果園迎來大豐收。“果園面積約為0.47公頃,有130棵果樹,最高產量的一棵有150公斤,最低也有50多公斤。”黃樹橋說。
沙湖鎮種出的掛綠荔枝甜脆香糯,粒粒細核,多吃也不怕上火。在直播帶貨盛行的當下,黃樹橋的荔枝生意并沒有過多借助網絡等營銷手段。“酒好不怕巷子深,我的很多訂單都來自熟客,大家買了很多年,這是對沙湖掛綠荔枝品質的最大肯定。”黃樹橋表示,不少熟客采購沙湖掛綠荔枝作為恩平手信,收獲不少好評。
今年,沙湖鎮的掛綠荔枝種植面積達20公頃,總產量超6.75萬公斤,較上一個豐產期(2022年)增收35%。記者駕車前往圣園村委會龍門村民小組的路上,看到周邊荔枝園遍布,不少園主掛著橫幅吸引游客前來摘采。
據資料記載,清同治四年(1865年),龍門村有位名為黃葉琳的貢生喜代辦正義官司。有一次,他到新會為黃姓族人打官司贏回碼頭。作為答謝,新會的黃族人幾經曲折,于清光緒七年(1881年),派人專程送了六株增城掛綠種苗到龍門村。但因當時技術不過關,只培育成活四株,后嫁接一株。后來,村民們把這五株增城掛綠當“村寶”保護起來。
改革開放后,龍門村積極推廣種植技術,提供銷售渠道,靠種荔致富成為村民們的共識。村民通過圈枝等方式,幫助五棵老荔枝開枝散葉。如今,他們的后代已遍布村前村后,還長到了外村的山坡上。在恩平林業部門的幫助下,龍門村建成古樹公園,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園內的百年荔枝古樹還能掛果。
龍門村的各個荔枝果園周邊,陣陣稻香飄來,一望無際的稻田令人心曠心怡,綠油油的禾稻即將迎來成熟期。市民游客可沿著公路駕駛,感受漫無邊際的稻田之美,又可停車下田,用相機拍上幾張大片。
香蕉
獲得年輕人的喜愛
在圣堂鎮歇馬村晉昌果業的香蕉種植基地,連片的香蕉林在夏日的陽光下煥發勃勃生機。一串串飽滿的香蕉被藍色保護袋包裹著,工人們手持長柄鐮刀,熟練地割下大串香蕉。
記者采訪時,基地負責人梁六根自豪地表示:“今年香蕉大豐收,工人現在收割的這一批香蕉馬上就裝車,20來噸,發往廣州。”
“香蕉是一種收益周期短的水果,當年種植,當年收獲,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梁六根表示,他2005年到恩平種植香蕉,至今已有20年了,近年來,香蕉作為一種可快速補充能量的水果,獲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
梁六根在種植區安裝了噴灌及滴灌系統,集施肥、殺藥于一體,能夠節省農藥、化肥和人工費用,提高產量。“我還引進巴西香蕉品種,成熟時皮色金黃、果肉嫩滑,味香甜。這個品種植株大,生長發育快,生產穩定性好,適宜一年四季種植。”梁振華摘下一根香蕉向記者展示。
茶枝柑
客戶找上門 商家不愁賣
沙湖鎮和平村的鴻牛農業公司茶枝柑種植園里,沉甸甸的柑果壓彎了枝頭,工人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采收季做準備。種植園管理員譚家武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7月初將迎來小青柑的黃金采收期,我們不愁賣,已經有許多客戶找上門了。”
沙湖鎮的茶枝柑產業起步于2021年,鴻牛農業公司是最早一批進駐的企業之一。譚家武介紹道:“去年,我們的茶枝柑產量近100萬公斤,預計今年總產量達200萬公斤。”
沙湖鎮茶枝柑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創新的土地流轉模式。該鎮探索實施“兩預兩委托”模式,即林地經營權預整合和預流轉,委托鎮村統籌經營,委托第三方統一發包公開招標,將碎片化的低效林地整合成規模化種植基地。
沙湖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模式,我們成功激活了千畝低效竹林和山坡地,不僅為村集體帶來土地租金收入,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
在技術支撐方面,沙湖鎮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達成技術合作,共建柑橘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2024年10月,恩平首家茶枝柑深加工企業——拾月紅農業公司正式投產,標志著沙湖鎮實現了茶枝柑生產、加工、倉儲、銷售全鏈條發展。企業負責人廖廣利來自新會區,祖輩都以種植茶枝柑為生。他指著一排排正在晾曬的柑皮說:“小青柑主要用于制作柑普茶,而成熟的大紅柑則取皮制作陳皮。我們引進先進設備,開發出陳皮茶、陳皮零食等系列產品,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
目前,恩平市北部沙湖、牛江、君堂、良西、圣堂五鎮已簽訂協同發展協議,朝著打造萬畝茶枝柑產業園的目標邁進。
“規模化種植提高了我們在市場的議價權,更有利于打響恩平本土特色茶枝柑品牌。”沙湖鎮農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隨著無人機噴藥、霧化噴淋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恩平茶枝柑產業正邁向智慧農業新時代。
火龍果
夏日里的“紅色寶藏”
在恩平市圣堂鎮豐景果場的火龍果種植場,種植戶吳衛南手中的電話沒有“歇息”過一刻:“客戶催我發貨,要我發地址定位,我還要聯系車輛、工人,一整天都很忙。”當下,紅肉火龍果進入了一年中最甜美的季節。豐景果場內,工人們穿梭在整齊排列的水泥樁間,采摘著飽滿的果實。
據了解,圣堂鎮有三大火龍果園,分別是塘龍村的豐景火龍果種植場、長安塘皋火龍果種植場,以及吉安村的竹山角種植場,總產量達46萬公斤,產品主要銷往廣州、佛山等地。“火龍果從開花到采收大約40天時間,目前開花的第一批果實已經成熟。”吳衛南邊檢查果實邊說道,他輕輕扭動一個紫紅色的火龍果,果實在手中沉甸甸的。
與市場上常見的白肉火龍果不同,紅肉火龍果因甜度更高、營養價值更豐富而備受追捧。“我們的火龍果一次可多年采收。”吳衛南指著果園內的種植柱介紹道,每畝地可放置100根水泥樁,畝植100株左右,畝產500多公斤。“火龍果的采摘期可持續到11月底,今年預計總產量比去年明顯增長。”吳衛南說,今年陽光、雨水充足,災害性天氣減少,果樹的掛果量明顯增多。
夕陽西下,基地里亮起了點點燈光。吳衛南解釋道:“火龍果是夜間開花的植物,因此我們安裝補光燈,延長果樹光合作用時間,提高果實品質。”白天,眾多游客前來果園觀光,盡情體驗采摘樂趣的同時,享受唇齒留香的美味。夜晚,燈光星星點點,潔白的花瓣悄然盛放,引得附近村民紛紛前來果園周邊的碧道散步,夜經濟隨之興旺。
沙湖鎮金富果業種植場以前主打紅肉火龍果,如今則轉換賽道,銷售火龍果花,也就是劍花。“今年以來,我都專注于劍花市場,目前已經售出3批劍花,近80噸。”金富果業種植場負責人吳富焯說,劍花主要銷往藥廠、種植場、餐飲企業等,批量出售價格穩定,利潤也可觀。
鳳梨
一口爆汁讓食客“返尋味”
誘人的黃果肉,一口爆汁的甜蜜……在那吉鎮那北村委會聶村黃毛垌的大碩農業鳳梨種植基地,那吉鳳梨的美味讓不少食客“返尋味”,食客們一袋袋、一箱箱地購買。
大碩農業鳳梨種植基地里,每個鳳梨都被紙質的薄膜包裹著。這里種植的“金鉆1號”鳳梨,果眼淺、果肉金黃、果香濃郁,適合鮮食和加工,受到市場青睞。不少人都到這里買鳳梨,工作人員忙著收割、搬運、分揀。“我之前已經買過一次,太好吃了,所以這一次又來買。”市民梁先生說。
“我們的鳳梨很多都銷往外地,可以做成干品、鳳梨酥等。接下來,計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經濟效益,帶動當地村民增收。”大碩農業鳳梨種植基地管理人員盧建旺表示。“每天工作8小時,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幫補家用。”在果園工作的一位阿姨說。
據悉,該基地兩年前還是一個荒廢的花木場。去年年初,那吉鎮統籌規劃,充分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探索種植鳳梨。那北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浩強表示,去年,該村引進大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試種鳳梨,目前種植面積已達9.33公頃。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他積極聯系對口幫扶單位,為企業提供金融和技術支持。
“不用去湛江,不用去海南,來我們恩平那吉就可以吃到很靚的鳳梨啦……”近日,恩平網紅“夏天哥哥”帶著團隊來到現場拍攝視頻,宣傳推廣那吉鳳梨。“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加大推廣力度,那吉鎮加強宣傳造勢,助力那吉鳳梨“出圈”。越來越多游客來那吉鎮買鳳梨,還到各個果園打卡。
那吉鎮遠離工業污染,山清水秀,水分充沛,氣候溫暖,種出來的鳳梨品質優良。目前,那吉鎮正通過多渠道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拓寬銷路。“我們將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推廣鳳梨種植,預計總面積達33.33公頃。同時,致力于打造那吉鎮‘鳳梨的海’特色農旅品牌,未來計劃以規模種植為核心,延伸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逐步開發民宿、科普研學等休閑觀光項目。”那吉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