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持續深入推進“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系列工作,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助力廣東對外交流合作。其中,明確提到辦好華人華僑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加強僑批文物保護和僑文化研究等與江門有關內容。
江門是我國著名僑都,報告中的“僑”元素引發我市的省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揮僑都優勢,以僑為橋推進高水平開放,辦好華人華僑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加強僑批文物保護和僑文化研究,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僑都故事,寫好新時代“僑”文章江門篇。
持續擦亮僑品牌
“江門有著全國知名的僑品牌,一個是新會陳皮、一個是梁啟超、一個是碉樓。這些都是資源稀缺,既是江門的名片,也是江門的優勢。”省人大代表、人民日報社廣東分社社長陳偉光表示,江門要發揮好僑鄉資源優勢,持續擦亮僑品牌,對閑置待激發的碉樓資源,可以像開發赤坎華僑古鎮那樣,引進大企業大資金,把碉樓資源激活;用好梁啟超品牌,將故居打造成全國有名的旅游勝地;做好新會陳皮產業延伸,打造前景廣闊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
在省人大代表、江門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劉運華看來,江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是海外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地方媒體,我們要深化拓展對外傳播工程,不斷凝聚僑心、匯聚僑力,鑄就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魂、夢’。一方面,我們要加強與海外媒體的合作,把有價值的新聞內容通過他們的平臺傳播出去;另一方面,我們要辦好《中國僑都》雜志等外宣平臺,讓江門的聲音、廣東的聲音直接傳播到海外。同時,我們要積極與《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外節目中心等媒體外宣平臺聯系,為他們多提供來自僑鄉的鮮活新聞素材。”劉運華表示。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劉進認為,江門作為著名僑都,在做好“僑”文章方面一直非常努力,也取得了卓越成就。當下,江門正在深入推進“僑都賦能”和“港澳融合”工程落地落實,并做出顯著成效。當前江門要做好“僑”文章可以從三方面發力,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級華僑華人經濟文化合作平臺;二是以設施和環境一流的赤坎華僑古鎮為平臺,辦好華人華僑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并爭取在江門永久落戶;三是加強對僑批文物的保護及僑文化的學術研究,做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并繼續做好相關的活化利用。
保護全球華僑華人合法權益
近年來,江門大力推進“僑都賦能”工程,僑務工作形成了一批寶貴經驗。讓省人大代表、江海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余志堅感受最深的,是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廣邀僑胞參與基層立法交流,把涉僑聲音傳達到了國家立法機關。對于這次省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僑務工作,余志堅表示,將進一步調研、梳理江門籍海外僑胞的需求和關注點,細分僑胞的行業領域,由此可結合立法領域,有針對性地與相關領域僑胞,以座談會、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密切溝通,使意見征集做到有的放矢、高效高質。把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打造成為以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為橋梁紐帶,向世界傳播中國民主聲音、講述中國法治故事、介紹中國發展成就的窗口。
去年,深江共建的深圳國際仲裁院(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江門國際仲裁中心(以下簡稱“深國仲江門中心”)落成,于今年開始服務江門經濟騰飛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升僑都維護華僑華人合法權益功能,為華僑華人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國際仲裁服務。對于接下來如何做好新時代“僑”文章,省人大代表、深圳仲裁院江門仲裁中心主任、江門仲裁委員會主任黃郭勇表示,將發揮江門“僑”的特色,推動深國仲江門中心與愛國海外華僑華人社團交流聯系,簽訂合作協議,發揮國際仲裁跨境管轄、跨境執行的特殊優勢,保護全球華僑華人合法權益,打造全國華僑華人國際仲裁法律服務首選地,為“以僑為橋,以商引商”提供保障。
去年,江門市五邑公證處成功入選外交部、司法部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機構名單,并已多次與我駐外使館合作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取得了當事人的高度好評。對于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做好僑務工作,省人大代表、江門市五邑公證處主任、市公證協會會長郝煉表示,我市堅持主動謀好一域助力全局,堅持發揮海內海外“兩個江門”的關鍵優勢和戰略資源,精心呵護僑基因、傳承弘揚僑文化、堅守服務僑初心、著力擦亮僑品牌,推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工作走深走實,努力為海外中國公民提供公證法律保障,以公證力量助力華僑華人公共法律服務國家平臺建設和“僑都賦能”工程實施,做好“僑”文章。
(江門日報記者 林立竣 通訊員 區志宏)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