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游客打卡僑博館歡度春節。
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 黎禹君) 從“根在僑鄉——江門華僑華人歷史陳列”看江門城市發展史,參加小醒獅表演等特色活動,打卡《蒼穹大業赤子心 梁思禮院士百年誕辰紀念展》……春節期間,持續高漲的“文博熱”成為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以下簡稱“僑博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連連刷新場館人氣紀錄。
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2月4日,記者從江門市博物館了解到,1月28日至2月4日12時,僑博館累計接待游客35397人次;共舉辦30場特色活動,場場精彩紛呈。這座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創新的展陳方式,成為展示江門僑鄉文化的重要窗口。
來自陜西西安的王嘉東是十足的“文博粉”,每到一座城市必先打卡當地博物館。這個春節,他和朋友一起來到僑都江門,開展為期七天的“深度游”。此次江門行,他們的第一站就選擇僑博館。
“走進博物館,去沉浸感受某一段歷史,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這種感覺很奇妙。”王嘉東去過很多地方,但不管到哪里,當地的博物館是一定要轉轉的。在他看來,敢為人先、艱苦奮斗、愛國愛鄉的精神特質,在僑博館的展陳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鄉。近期熱映的電影《唐探1900》中蘊含的華僑歷史,也讓僑博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專程到訪重溫歷史。
歷史在這里折疊。走進僑博館,館內通過文字敘述、形象敘事、景觀敘事,將博物館展廳、展品、觀眾有機組合在一起。目前,僑博館收藏華僑實物4萬多件(套),包括五邑銀信(僑批)、華僑護照等館藏精品,展覽對江門籍華僑華人史跡進行了波瀾壯闊的展示。
文化在這里傳承。江門僑鄉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既有嶺南文化的底蘊,又融入了海外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僑博館展現的僑鄉建筑、飲食文化、民俗活動等都體現了這種文化交融的特點。
此次旅程首站的滿滿收獲,讓王嘉東愛上這座城市,從“文博粉”變為江門的“城市粉”:“華僑精神是僑鄉文化的核心,江門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我會推薦更多朋友來這里游玩。”
放眼全國,文博場館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都在不斷增強。在江門市博物館副館長張一知看來,“文博熱”的背后是“中華傳統文化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經驗的豐富,以文化、歷史為標識的文博場館、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廣大游客的“必選項”。
為此,大年初一至初七,僑博館共策劃舉辦了30場特色活動,包括紅包派發、僑博研學、小醒獅表演、猜燈謎等,極大地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歡樂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既有趣味橫生的互動,又有動手實踐的創作,這些活動讓我們能夠深度體驗僑鄉文化。”來自深圳的游客陳正嬋說。
透過“博物館熱”現象,我們看到了江門僑鄉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勃勃生機。乘勢“三通道”歷史機遇,未來必將有更多外地游客走進僑博館,深入了解江門這座城。
江門市博物館館長高東輝表示,接下來,僑博館將積極融入“江門三點三精彩之旅”,進一步擴大客源市場版圖,加強與珠江東岸香港、深圳等城市文旅合作,推出串聯僑博館等經典景點的“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線路,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走進博物館,助力提升江門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