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張茂盛 朱磊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作為中國著名僑鄉,2021年以來,江門主動謀好一域助力全局,充分發揮僑資源戰略優勢,深入推進“僑都賦能”工程,凝心聚力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建設新時代華僑華人經濟文化合作示范區,致力在聯系服務全球6000多萬華僑華人中體現僑都擔當,攜手海外僑胞共建大灣區、共圓中國夢。
多年來,江門以僑為橋,通過搭建交流平臺、創新服務載體、拓展合作領域,持續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讓遍布全球的僑資源成為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繪就“海內外兩個江門”共筑夢想的壯闊圖景。
從建言獻策到牽線搭橋
僑智僑力賦能江門高質量發展
“建議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制造業升級賦能”“要深挖僑鄉文化IP,助力‘百千萬工程’”……今年江門兩會期間,列席的華僑和榮譽市民的聲聲建言,成為助力江門高質量發展的“僑界智慧”。
在基層立法領域,僑界聲音同樣清晰有力。近年來,江門充分發揮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廣泛聽取僑胞代表、僑商、歸僑僑眷意見,讓華僑聲音、灣區聲音直達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僑”動力,是江門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力。一個個高能級平臺,吸引著僑資僑智紛至沓來,為江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江門雙碳實驗室、僑資企業省級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臺,吸引包括港澳同胞和華僑華人在內的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關注或投身其中,為江門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僑智僑力。江門“僑夢苑”深入挖掘僑鄉資源,構建“一苑多園”格局,大力推動僑界高新項目落地、高端人才引入、創新資源匯聚,2025年被授予省“僑界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示范園”。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建設過程中,在歐江門籍僑胞、僑商積極參與其中。
在經貿領域,僑力是重要源頭活水。每年廣交會期間,臺山鄉親、僑領朱俊鋒都非常忙碌。今年,在他的牽線搭橋下,來自美國、巴西的廣交會參展商專程探訪臺山,深入考察家具衛浴、醫療器械等特色產業,直至晚上10時仍興致盎然。“以僑為橋、以商引商”的模式,正讓“僑鄉基因”轉化為“國際競爭力”,讓江門制造這張名片越發閃亮。今年3月,2025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舉行,其間推出的江門市世青發展中心與各地青年會全球采購平臺,助力“中國制造”尤其是“江門制造”高效觸達全球市場,進一步推進“買全球、賣全球”。
今年前5個月,江門市對東盟、拉美地區外貿進出口分別為113.9億元、99.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7%、14.9%。6月27日,中拉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啟用,借助江門獨特的僑務資源優勢助力江門制造揚帆出海、江門優品暢銷全球。“服務平臺的啟用,讓巴西華僑看到更多合作契機。”巴西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創會會長陳文添表示,接下來將依托服務平臺,推動家鄉優質產品進入巴西,提升“江門制造”知名度。
從赤子建言到科研攻堅,從立法護僑到商通四海,僑都江門正將綿綿僑力,織就成高質量發展的壯闊云錦。
從投身“百千萬工程”到熱心公益慈善
僑胞攜手共繪江門民生新圖景
“房子在,我們的根就在!”2024年10月,建于1922年的臺山百年僑建筑翹廬活化成民宿,吸引200多位海內外朱氏族人回鄉,互訴家國情懷與衷腸。
華僑建筑是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的見證,也是他們看得見的“鄉愁”。2022年底,朱氏家族將翹廬托管給江門臺山籍香港創業者林志成,在其團隊的精心修復下,重現昔日光輝,以高品質、多業態民宿的身份重新亮相,成為僑居復活典范之一。“它是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蘊的一個房子,希望激發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古建筑的傳承和保育。”林志成說。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從開平市蜆崗鎮東和村以華僑托管碉樓、鄉村僑文化為抓手,打造兼具僑文化體驗和購物功能的“僑心館”“蜆崗優品館”,到臺山市五豐村以歸僑文化為抓手,吸引歸僑投資運營,打造南洋歸僑文化博物館、“僑元素”旅游公廁等,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持續增長,越來越多像林志成一樣的港澳僑界人士參與其中,為江門的僑村活化、城鄉融合注入力量。
一鍬土埋下鄉愁根系,一桶水澆灌桑梓深情。每年植樹節期間,都有不少江門籍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在故土種下樹苗,助力家鄉變得更綠更美。“每一棵樹木都承載著我們對綠美廣東、綠美江門的美好憧憬。”多米尼加粵菁會會長何岳文表示,將繼續發揮橋梁優勢,講好江門故事,吸引和帶動更多外國友人和僑胞參與家鄉綠美生態建設。
僑胞的“家鄉夢”,還融入民生的改善中。五邑大地上,隨處可見由華僑鄉親捐資興建的道路、橋梁、醫院、學校,以僑命名的廣場、以僑為主題的公園、以僑資為主力的企業等。新時期,僑胞的愛心,同樣浸潤在教育、醫療、文化、慈善等民生領域。經統計,2024年度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捐贈興辦鄉鎮公益事業項目796項,捐贈總額達3.44億元。今年2月,江門舉行2025年元宵萬人健步行活動,在愛心暖流中也有不少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身影。江門市印尼歸僑聯誼會會長周兆祥表示:“江門是僑鄉,海內外僑胞理應為家鄉的慈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從促進民間往來到深化國際合作
僑胞助江門增加國際“能見度”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近年來,江門充分發揮僑鄉的獨特優勢,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中積極主動作為,在增進國際理解和合作中挺膺擔當,讓自己站在重要舞臺的顯眼處,這成為僑鄉與僑胞攜手筑夢的生動注腳。
所羅門群島位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向延伸地帶,當地華僑華人約6000人,8成來自江門。多年來,江門籍華僑華人社團扎根霍尼亞拉市,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2019年9月,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建交。2020年12月,江門市與霍尼亞拉市簽署友好城市備忘錄,成為中所建交后的第一對友好城市。近年來,兩市深化友城合作,在民間人文、城市管理等廣泛領域開展互利互惠、造福人民的交流合作,有力促進兩市乃至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誼,成為中所關系和地方交流的典范。
江門與拉美、東盟等地區淵源深厚,在拉美、東盟的眾多華人華僑中,有相當一部分祖籍是江門。他們在促進彼此友好關系中發揮著重要紐帶作用。近年來,江門大力發揮僑鄉資源優勢,持續舉辦“拉美文化節”“東盟風情節”等活動,密切與拉美、東盟等地區的文化經貿往來,廣大拉美、東盟僑胞和友人頻訪江門,通過僑鄉江門窗口領略中華文化魅力、中國發展成就和彼此文化交融之美,并促進帶動江門與拉美、東盟的經貿合作持續升溫。在“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中外合作交流故事中,江門書寫了具有僑鄉特色的篇章。
與此同時,江門在國際合作中的“能見度”也持續提升。秘魯錢凱港項目是中國和秘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2024年11月,兩國元首下達指令宣布錢凱港開港。由江門航通與兄弟公司聯合自主研發制造的海上“打樁神器”——全球首套高智能化、超大型自移動式打樁平臺為項目的穩步推進立下汗馬功勞。由應急管理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面向太平洋島國2024“一帶一路”應急救援演練在江門舉行,這是“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啟動后,中方主辦的首個面向太平洋島國的高級別活動;2024年12月4日上午,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新質生產力助推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江門)會議開幕,這是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專題會議首次放在主辦城市外舉行。通過這些活動,江門在先進裝備制造、安全應急領域、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等領域的奮斗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中國僑都”不斷吸引著世界目光。
僑都的“夢”篇章里,每一筆都有僑胞的參與。未來,江門將繼續深化“僑都賦能”工程,讓“海內外兩個江門”的手牽得更緊,讓共同的夢想照進更多現實。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