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裔青少年書寫《少年中國說》。

華裔青少年相互用中文交流。
漫步崖門古炮臺、京梅村,于歷史遺跡中探尋歲月沉淀的故事;走進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聆聽先賢事跡;探訪華僑華人博物館、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在展品與街巷間追溯僑鄉往事……日前,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20所華校的20名華裔青少年齊聚江門,在2025年“少年中國說”華裔新生代中文朗誦大賽研學營里共赴一場中華文化體驗之旅。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朱磊磊
多元體驗激發文化共鳴
“太神奇了,能在一個地方看到這么多不同種類的鳥。”在新會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面對百年古榕樹以及棲息其中漫天飛舞的小鳥,來自法國巴黎精英中文學校學生馮法妮不禁驚呼出聲。
研學期間,華裔青少年們探訪梁啟超先生故居、游覽“獨木成林”的小鳥天堂、參觀中西合璧的僑鄉建筑、體驗漆扇制作等技藝、走進現代化生產車間,在交流交往中感受到同根同源的情感共鳴、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科技創新的澎湃活力和城鄉建設的日新月異,領略“少年中國說”的內涵。
多元體驗激發文化共鳴。來自泰國公立崇華新生華立學校的學生李君第一次來到江門,這次研學活動讓她得以近距離觀察、感知江門之美。“之前對江門沒什么了解,但是經過幾天的參觀后,我發現江門比我想象的更豐富。江門擁有如此多的古建筑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還能真切感受到城市發展的現代化,這讓我非常喜歡。”李君說。
“我們買了不少新會陳皮,回去與家人分享。”來自緬甸云華師范學院的尹潤君表示,此次研學之旅是增長見識的機會。活動中,她拍了很多視頻與照片,分享給緬甸的朋友。“我外公來自云南騰沖,所以家里人都會中文。我學了6年的中文,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希望通過此次研學,把江門故事、中華文化傳遞給更多海外同齡人。”尹潤君說。
在為期7天的研學活動中,華裔青少年們從了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到深入學習中國文化,再到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親密接觸,“文化傳承”的種子深深埋在心中。馮法妮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漆扇,能親手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讓她開心不已,“這幾天的參觀學習讓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用中文架起海內外交流之橋
據了解,參加本次研學活動的華裔青少年皆為2025年“少年中國說”華裔新生代中文朗誦大賽獲獎選手。他們中既有自幼浸潤中華文化的東南亞華裔,也有在歐美國家出生卻能以字正腔圓的中文朗誦《少年中國說》的華裔新生代。
17歲的老撾少年英他旺,用十年堅持詮釋對中文的熱愛——學習漢字筆畫、鉆研詩詞韻律、練習拼音字母、掌握朗誦技巧;13歲的尹潤君則從小聽著家人講述中國故事,家里的餐桌永遠洋溢著中文對話的暖意;11歲的馮法妮每年都會回一次中國,并向自己的法國朋友傳播中華文化,讓更多法國人了解中國。
華裔青少年是跨越重洋的新時代“友好使者”,更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接棒人”。在德國法蘭克福華茵中文學校校長劉欣看來,此次研學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讓他們能近距離領略江門的獨特魅力,親身體驗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活動以中文為紐帶連接全球孩子,促使他們用中文交流,進行文化輸出與認知交流,還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少年中國說》,讓中華文化的根脈在心中生根發芽。”劉欣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些孩子通過深入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對中國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次活動會成為他們的美好回憶。
李君認為,此行最大收獲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這比任何活動都更加重要。“我很享受用中文與全球學生的交流,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文化,看清大家生活的異同。這樣的經歷很有意義。”
目前,江門正通過“少年中國說”這一品牌活動,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新生代中的傳承與傳播。“江門作為中國著名僑鄉,始終牢記囑托,以‘少年中國說’文化品牌為載體,以文為橋、以情為紐帶,7年來累計舉辦50多場次系列活動,吸引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萬名華裔青少年參與,構建起跨越五大洲的文化交流網絡。”江門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少年中國說”不僅是江門新時代僑務工作的創新實踐,更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西岸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僑務文化品牌。不僅如此,江門期待更多華裔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用中文講好中國故事,讓“少年中國”的傳承與傳播,成為連接祖(籍)國與世界的溫暖紐帶,共同書寫新篇章。
相關新聞
“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風韻南粵·廣東江門營)開營
近30名華裔青少年相約僑都尋根溯源
8月5日,由江門市僑務局、江門市僑聯主辦,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承辦,江門市關工委協辦的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風韻南粵·廣東江門營)在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開營。來自美國、荷蘭、委內瑞拉的近30名華裔青少年齊聚“中國僑都”江門,開啟為期10天的文化尋根與僑鄉探索之旅。
據了解,本次夏令營以“相約僑都·文化尋根”為主題,為海外華裔青少年架起一座尋根溯源的橋梁。其間,海外華裔青少年將參觀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梁啟超故居紀念館、開平赤坎華僑古鎮等僑文化參觀點;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工作室,親身體驗東藝宮燈、新會葵藝、蔡李佛拳的豐富多彩,還會在臺山打一場排球比賽。祖籍恩平、來自委內瑞拉拉瑪島中文學校的營員馮綺嵐表示:“我特別希望能借這次機會,多認幾個漢字,多聽幾段故事,讓自己的中文進步再快一些,與祖輩相傳的文化走得再近一些。”
來自荷蘭的夏令營領隊李星琳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夏令營,孩子們能在行走中讀懂‘根’的意義,在體驗中找到‘魂’的共鳴,更能學會以包容的胸懷看待多元文化的碰撞。”
開營儀式上,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師生代表、江門市蔡李佛文化研究中心為大家帶來了蔡李佛醒獅、蔡李佛武術、舞蹈、女聲獨唱、朗誦等精彩節目。現場還舉行了“平安信使·僑都之約”投遞行動,營員們把寫上自己祝福和愿望的明信片投遞進郵筒,從僑鄉江門寄給遠方的家人。
市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夏令營是市僑聯扎實有效做好海外青少年聯誼工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江門市各級僑聯聯合海外僑團、僑社、僑校,充分發揮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圍繞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僑鄉文化主題開展系列研學活動,先后舉辦“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等文化交流活動100多場次,來江研學的港澳臺僑青少年近6000人次,不僅大大增強港他們對祖(籍)國的文化認同,同時還厚植家國情懷和文化根基。
(朱磊磊 黃柏軍)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