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迪新(右)的中餐廳深受英國當地人喜愛。

梁迪新經營的中餐館出品的粵菜。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易航
一盤家鄉菜,一縷思鄉情。在英國倫敦喧鬧的街區里,梁迪新的餐廳Buddha Restaurant格外顯眼,因為這是一間中國味十足的中餐廳——粵式茶樓式的布局、山水畫裝點其中,不由讓人以為回到了中國。梁迪新用烤鴨的焦香與叉燒的蜜色,織就了跨越國界的味覺紐帶。這里既是異鄉游子的心靈灶臺,也是西方食客探索東方文明的舌尖驛站。
作為英國江門五邑商會會長,梁迪新還帶領商會搭建起江門與英國乃至歐洲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橋梁,以美食為紐帶,烹調出中英商貿往來的新滋味。
開辦中餐館
推出中西合璧新菜式
1987年,18歲的梁迪新赴英國投奔舅舅,從廚藝學徒起步。此后,隨著廚藝的精進,他創辦了安福酒樓。在經營中,他秉持“食材新鮮為本,口味多元制勝”的經營哲學,并與時俱進地推出許多中西合璧的新菜式,如英式醬汁搭配廣式燒臘,迅速贏得當地食客的青睞。
梁迪新回憶,頂峰時,他在倫敦開了10多家餐廳和一家烤鴨廠。即便在全球經濟下行的當下,梁迪新還保留了兩家150平方米的餐廳,每逢周末都有許多當地人慕名前往品嘗中國菜。
在梁迪新的印象中,中國的美食文化在異國他鄉顯得格外閃耀奪目。這一點從大部分華人在歐洲創業首選開餐館這件事上便可見一斑。“在那個年代,中國菜給我們華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本。”梁迪新認為,雖然30多年前,中國人在歐洲的地位還不是很高,但中國菜在當地已經聲名鵲起。
談及為何選擇開餐館?梁迪新表示,“一方面,初來乍到,對周圍環境不了解,十分懷念家鄉菜,家鄉的味道給我們這些華人帶來了心靈的慰藉;另一方面,民以食為天,中餐館讓外國人認識了文明古國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
“中國菜很早便已進入英國人的餐桌,但英國人習慣傳統定制菜,對經常點的菜式情有獨鐘。”梁迪新告訴記者,平時經常有當地人來定制中國菜。在眾多中國菜品中,烤鴨最受歡迎。“餐廳每天都會銷售幾百只北京烤鴨,這個數量在眾多菜品中排名第一,甚至在英國的眾多外國美食中也能拔得頭籌。在周末餐廳爆棚時,當地人能占到85%以上。”梁迪新說。
在推廣中餐時,梁迪新注重融合與創新,巧妙加入西式元素,使菜品更貼近大眾口味。除了烤鴨,來自廣東的叉燒、糕點等也備受喜愛。
走進梁迪新的餐廳,中國山水畫隨處可見,顧客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家中餐廳。梁迪新說:“英國人比較喜歡香辣和香脆的美食,我們迎合當地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在粵菜中加入了川菜和湘菜的元素。”因為博采眾長的特點,Buddha Restaurant成了附近華人及華人社團聯絡情感的聚會場所。
如今,英國年輕人的口味正在發生變化。“更多英國年輕人選擇嘗試不同的中華美食,體驗中國各地的風味。”梁迪新說,在餐廳的獨立網站上,他們會收到來自各個地區、各種膚色的食客留下的點評,餐廳也會根據這些建議進行改良。
搭建橋梁
推動中英友好交流
餐飲領域的成功,讓梁迪新更想把家鄉的文化帶到英國。“出了國以后,才知道鄉情有多深。”梁迪新說。
2019年,梁迪新當選為英國江門五邑商會會長,深感身上多了一份責任。他時常帶領商會成員回到江門,聯誼情感、尋找商機,搭建起江門與英國乃至歐洲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橋梁。
2024年10月,梁迪新陪同江門市博物館訪英代表團一行到英國倫敦明愛學院進行交流訪問,雙方圍繞博物館文化傳播、文物保護、學術研究與教育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忙于個人事業的同時,梁迪新還積極推動中英兩國民間在科技、文化、經濟、教育等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2025年,他組織英國江門五邑商會、英國五邑同鄉會、英國五邑青年會在倫敦舉辦江門市政府招商訪英座談會,聽取江門投資環境及發展前景推介。同時,他還充分挖掘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資源,以創新的文化交流模式和多元舉措,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推動中英高質量交流。2025年大年初六,他聯合社團力量,在倫敦組織了大型慶祝新年活動,把美妙絕倫的文藝表演盛宴呈現給觀眾,為繁榮當地多元文化再添佳話。
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生產地,這讓梁迪新看到了江門與英國在餐飲業的合作發展前景。“去年,我帶著商會執委和副會長回鄉考察,參觀了臺山市鰻魚基地、新會區陳皮基地,并考察了恩平、開平的產業園區,讓我們備感興奮。”梁迪新說,近年來,江門發展日新月異,每次回鄉都能看到可喜的變化。
“江門米粉、新會陳皮、臺山鰻魚等特色產品在英國很有名,很多家鄉的農產品都非常適合在英國推銷。”梁迪新建議,江門優質農產品可以借助價格優勢,強化成分透明化與包裝國際化,打通英國乃至歐盟的商超渠道。他相信中華美食在英國一定大有可為。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