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粵菜師傅”工程在僑鄉江門不斷深化,推動當地產業加速發展。江門臺山一位“80后”創業者在粵菜師傅的幫助下,成功研制智能電熱煲仔爐。不到半年,產值已達百萬元。

江門臺山這家名為“僑煲記”的“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店正在試業中,中午11點多,陸續迎來了多批客人進店嘗鮮。由樊勁創研發的“智能電熱煲仔爐”用時12分鐘,就能做出一鍋美味的煲仔飯。
食客譚先生說:“好好味,第一次感受‘僑煲記’這個電子式的煲仔飯,以前是吃柴火,沒想到可以帶來另一種很棒的風味!”
樊勁創從事電器行業已有10年,兩年前一次帶朋友品嘗煲仔飯等了20多分鐘的經歷,讓他有了創新煲仔爐的念頭。不過廚藝小白的他,一開始就遇到了火候、烹調技藝等很多難題。得益于“粵菜師傅”工程,當地的粵菜名師專家常常與樊勁創交流培訓,并為樊勁創的研發提供煲仔飯烹調數據。去年11月,樊勁創成功研發出“智能電熱煲仔爐”,并注冊了商標、申請了國家專利。

“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店創辦人樊勁創說:“結合微晶板、發熱器、溫控,這個爐可以10秒溫度達到300度,冷鍋放在爐面接觸時可以瞬間達到100多度,這能大大縮短了食物在烹飪升溫時蛋白質不會變化,鎖住了它的水分,特別是臺山的海鮮,它的鮮味能保住。”
江門臺山市技工學校、廣東廚藝技工學校副校長陳藝聰說:“傳統的粵菜烹飪思路,更注重食材選擇、烹飪手法、味道等,煲仔爐的成功研發告訴我們,良好的工具應用既可以保證出品,又提高工作效率,更適應現代人的需要。”

“智能電熱煲仔爐”讓樊勁創創業更有干勁,預計今年5月,他經營的“僑煲記”“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店將正式開業。根據江門在全省首創的“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項目,以及先后制定出臺的《“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樊勁創還將獲得一筆創業資助。
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訓練指導中心主任林炳暖說:“對創辦‘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店給予最高創業補貼10萬元資助,指導和支持粵菜師傅創業,帶動更大規模就業,帶動產業經濟發展。”
樊勁創說:“我對我們的產品是有信心的,‘智能電熱煲仔爐’目前我們做了100萬的產值,我們的目標是2000萬。我希望通過粵菜師傅的結合,通過政府的幫助,把(電器)產業這個爐和臺山的農產品推廣到大灣區中去。”

依托“粵菜師傅”工程,截至目前,江門已扶持70家彩虹計劃創業店,帶動8條產業鏈和10多家電商平臺發展,年增創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此外,還建設了10多個“粵菜師傅”特色食材供應基地,建設預制菜產業園。發布13條“粵菜師傅+旅游”美食線路,評選首批18家江門市“粵菜師傅”美食旅游名店,舉辦3期“粵菜師傅”研學體驗活動,吸引了逾百名華人華僑、港澳同胞及青少年參加。
林炳暖表示,下一步,臺山將繼續組織實施“粵菜大咖幫你擦亮招牌活動”,推動“粵菜師傅”彩虹計劃餐飲創業項目提質升級;培育“粵菜師傅”工程食材供應鏈,深度參與大灣區“中央廚房”建設和預制菜產業發展,培育高效能江門“粵菜師傅”產業鏈。
(江門臺記者 楊嘉敏)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