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江府辦[2009]53號
印發關于整合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展
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關于整合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業經市政府十三屆四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關于整合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
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增強財政專項資金對企業發展的導向和支持作用,加快我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根據市政府《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江府[2008]45號)提出的多渠道籌集和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的支持,以及設立鼓勵企業發展專項獎勵的要求,現就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以整合方式設立支持企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
(一)整合現有各類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
把目前納入財政預算安排、但項目較多而且分散管理的現有各類支持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例如科技、工業發展、工業技改貸款貼息、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物流業發展、招商引資等專項資金,整合為支持企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根據產業發展重點、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和財力狀況,確定專項資金的年度預算總額,一個口子籌集和管理;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合理安排專項資金的支出。其中,納入上級考核的專項資金,仍按規定項目和考核要求反映,但綜合統籌其具體支出安排。
(二)專項資金主要從以下渠道籌集:
1、以前年度財政預算已經安排,但尚未使用的專項資金結轉。
2、當年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主要從一般預算支出和國有資產收益預算支出中安排。
3、中央和省財政下撥的專項資金。
二、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和主要方向
(一)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和對象:
江門市區范圍內符合規定條件的技術創新、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應用項目,加工制造企業,以及直接為加工制造業提供服務的科技、物流等企業。
(二)專項資金的主要使用方向。
專項資金應重點用于引導和支持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要適當加大對困難企業的扶持力度。專項資金主要用于以下五個方面:
1、對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鼓勵和支持。主要包括:建立技術研發機構,產學研技術創新合作基地、高校科技園、科技成果孵化器和中試基地建設,創新成果產業化,承擔市以上科技專項,科技型項目的引進,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發展等。
2、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企業做強做大的引導和支持。主要包括:重點領域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建設,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以技術服務平臺為重點的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企業上市,創立名牌名標,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對發展快、稅收增長速度高的企業給予獎勵等。
3、對困難企業的幫助和扶持。主要包括: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等。但對屬于國家明令淘汰、禁止發展或不符合我市產業發展規劃的企業,以及未達到環保要求,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無法實現規模效應、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堅決不予扶持。
4、組織管理費用。主要包括:經市政府同意或已列入財政預算的必要工作經費和招商引資獎勵等。
5、專項和配套投入。中央和省財政下撥的支持資金,凡已明確用途的,按其指定的專項安排;按??顚S迷瓌t由市財政在基金預算或專項收入預算中安排的專項支出,如核心工業園區建設的投入等;需要地級市配套的,從專項資金中安排。
(三)專項資金支持的主要原則和方式。
1、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根據我市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集中專項資金給予支持。到2010年基本改變專項資金使用過于分散的狀況。
(2)同一項目不予重復支持。一個項目即使同時符合多項支持條件,在項目實施期內只能獲得一次專項資金支持。
2、主要支持方式:
(1)貸款貼息、專項補貼、一次性資助、專項獎勵、貸款擔保引導資金投入等。
(2)探索實行“以獎代扶”的支持方式。凡是能夠以可比較的數據準確反映專項支持實際成效的項目,如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招商引資等,應實行按項目實施實際成效給予獎勵的支持方式。
三、專項資金的管理監督
為確保支持企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的安全高效運用,必須按照預算足額籌集、支出合理安排、使用效益提高,并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的要求,切實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
(一)加強專項資金的預算管理。 專項資金的年度預算,由市財政局根據有關職能部門提出的計劃,綜合平衡后制訂專項資金年度預算草案,報市政府審定并經市人大會議審議通過后執行。由市財政局負責統籌協調專項資金預算的執行,如確有必要增加新的專項資金支持項目,一般可在專項資金年度預算總額中調劑安排,不再另行增加預算支出。
(二)加強專項資金的支出管理。
1、專項資金的支出由市財政局統一管理,實行預算安排總額控制,按各類專項資金的性質、項目特點和撥款時間要求,分類分期分批撥付。同時根據各類專項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及時合理調劑其額度安排和資金撥付進度。
2、各類專項資金的支出,分別由市科技局、市經貿局、市外經貿局、市農業局、市信息產業局和市金融辦等部門具體管理。各有關職能部門應在市財政局下達的專項資金預算額度內,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的實際需要,對擬支持企業(項目)和資金撥付作出具體安排,并接受市財政局的監督。
3、支持重點項目的專項資金支出,按現行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規定,由市財政局及時辦理資金撥付。
4、屬于工作經費性質的專項資金,按使用進度及時足額劃撥到有關職能部門,確保有關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合理設置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項目)的條件和標準。 享受財政專項資金資助、補貼、貼息、獎勵和扶持的條件要科學合理,既要體現促進企業提高發展水平、提升競爭力的要求,又要避免門檻過高、企業難以獲得支持。支持標準要具體明確、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
(四)建立健全和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項目)的申報、審核制度。根據各類專項資金的不同性質和用途,明確使用范圍,并向社會公開申請專項資金的基本條件、所需材料、辦理程序、申報時間、受理和審核部門、核準期限等。要規范和簡化申請專項資金的程序和手續,方便企業辦理。獲得專項支持的企業,要與有關職能部門簽訂合同,承諾按規定使用專項資金。
2、項目專家評審制度。對重點項目和單項支持資金達到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申請,由主要管理部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項目評審。參加評審的專家應按項目性質和專業,隨機從專家庫中抽取,以保證評審的公正性。評審結果要在適當范圍內公示。
3、財務管理制度。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對專項資金收入和使用支出實行單獨核算。獲得專項資金支持的企業,要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和核算,確保??顚S茫坏门沧魉?,并按照有關規定,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財務處理,定期向有關職能部門或財政部門報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及效益狀況的材料。
4、專項資金競爭性支持制度。在同類項目專項資金總額內,按照公開的專項支持、資助、補貼條件,在項目競爭申報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評審,選擇技術水平更先進、產業帶動能力更強、產出效益更高、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更多的項目給予支持。今年在貸款擔保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開展試點,取得經驗后積極推進。
5、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的跟蹤考察和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點項目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檢查、定期考察、項目驗收和效益評估。對使用專項資金金額較大的重點項目,必要時應就其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和效益進行審計。
參與專項資金管理的部門,每半年要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一次以上的檢查,并向主管市領導和市財政局提交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專題報告;年終要進行全面檢查評估,向市政府提交包括專項資金使用、項目完成、主要成效、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等內容的綜合報告。
6、監督制度。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定期檢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和改進措施。對項目承擔企業組織不力,不按規定使用專項資金,甚至弄虛作假、套取挪用專項資金等行為,一經發現,應依照合同規定追回專項資金,并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專項資金的支持條件和標準,申報、審核、專家評審、財務管理,競爭性支持、績效評價及檢查監督等制度,由有關職能部門商市財政局制訂,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現行管理規定不符合本實施意見要求的,經修訂并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
四、2009年專項資金的籌集和使用安排
(一)2009年專項資金的籌集計劃。通過整合、新增財政預算安排和上級支持,今年用于扶持企業發展的市本級財政安排和上級支持資金共計16959萬元(含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資金1億元)。資金來源如下:
1、2008年財政預算安排至今未支出的資金合計2380萬元。主要包括:支持物流信息化專項資金300萬元,市財政安排結余的支持物流業專項資金980萬元,以擔保方式支持工業技術進步專項資金300萬元,以及在扶持企業上市的專項資金中調劑800萬元。
2、2009年財政各項預算資金合計4579萬元。主要包括:工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扶持企業上市專項資金1000萬元,名牌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獎勵專項資金300萬元,支持企業信息化和綠色光源產業基地公共平臺建設專項資金330萬元,市科技專項支出3000萬元中的科技三項和知識產權保護經費1949萬元。
3、省財政安排我市的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資金1億元。
(二)2009年專項資金的支出安排。
市本級支持企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6959萬元的使用安排:
1、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600萬元。
(1)安排1000萬元補助、貼息資金,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市經貿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2)安排100萬元扶持資金,進一步完善各市(區)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3)安排500萬元信貸貼息資金,用于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貼息,鼓勵擔保機構發展,建立融資擔保和再擔保合作平臺。(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2、設立企業開拓市場專項資金800萬元。
(1)安排200萬元補助資金,扶持企業參加國內會展。(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2)安排100萬元補助資金,扶持參與在本市舉辦各類會展的展覽機構和參展企業。(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3)安排500萬元補助資金,扶持外向型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市外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3、設立企業升級轉型專項資金2100萬元。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引導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企業的升級轉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1)安排6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新技術、新成果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投入方面包括新技術、新成果和新產品推廣應用項目獎勵、在建或已建科技創新平臺項目獎勵、專利技術推廣應用專項經費等。(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2)安排250萬元知識產權專項經費,用于資助江門市個人或單位專利申請,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培育,開展專利行政執法和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市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負責)
(3)安排400萬元資金,支持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支持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和化學制品、輕工食品、中藥現代化、化纖紡織服裝、金屬制品、建筑材料、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適當兼顧基礎與理論科學、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攻關。(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4)安排400萬元資金,扶持市區重點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推動機電、生物、化工和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化升級。(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5)安排25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企業節能降耗。對企業開展節能工程、節能示范項目、清潔生產項目、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以及節能宣傳和重點耗能企業節能培訓予以扶持。(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6)安排1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推動我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和爭取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工作。(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7)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編制我市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4、設立產業公共平臺建設專項資金1030萬元。
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產學研科技合作平臺建設,提升物流業和信息服務業。
(1)安排250萬元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招商項目資金。重點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我市企業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聯合建設科技創新機構;支持各市、區政府與高校間的合作項目;支持科研團隊引進和科技招商項目;支持我市企業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2)安排250萬元物流發展項目資金。以貼息、補助、貸款擔保、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物流信息化技術改造項目和物流發展項目,打造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3)安排330萬元信息化建設資金。重點支持現代制造業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設、綠色(半導體)光源產業基地公共平臺的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現代信息服務業配套的建設。(市信息產業局、市財政局負責)
(4)安排200萬元現代農業科技資金,支持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的建設,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市科技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負責)
5、設立扶持民營經濟專項資金900萬元。
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持企業上市,獎勵名優企業、名牌名標企業,以及招商引資考核獎勵和政企溝通的工作經費。
(1)安排300萬元扶持企業上市。(市金融辦、市財政局負責)
(2)安排200萬元獎勵名優企業。每年對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和稅收貢獻等排名全市前列的民營制造業企業、物流企業、商貿企業等給予獎勵,營造爭優、爭先的良好氛圍。(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3)安排150萬元獎勵名牌名標企業。表彰和獎勵獲得2008-2009年度中國名牌產品、省名牌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等稱號的企業,鼓勵企業創名牌出效益。(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4)安排200萬元境內招商引資考核獎和工作經費。(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5)安排50萬元政企溝通工作經費。組織企業學習、培訓、交流、論壇、沙龍等活動。反映企業呼聲,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加強部門與各行業協會的溝通、組織行業協會評選。(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
6、設立鼓勵稅收快速增長的市區加工制造業企業專項獎勵資金500萬元。該專項資金用于稅收屬市區財政、2008年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合計100萬元、且比上年增長25%以上的加工制造企業的獎勵。(市經貿局、市財政局負責,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同時設立配套資金)
7、機動經費29萬元。(市財政局負責)
省支持我市的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資金1億元的使用安排:2009年省財政安排給我市的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資金1億元,重點用于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局負責)
五、配套實施及其他
(一)本實施意見提出的各類支持企業發展專項資金,〖HTF〗凡需各市、區實行資金配套的,各市、區應按本實施意見的要求,將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專項資金的足額籌集、合理支出和高效運用。各市、區配套資金不到位的,市財政局應暫停專項資金的劃撥。
(二)各市應根據本實施意見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加大對企業發展財政專項支持力度的具體措施。
(三)本實施意見由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