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31日)下午,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新聞發布會召開,就《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主要內容、特點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回答媒體相關提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發展改革局會同市有關部門開展穩投資措施的研究起草工作,并于日前報請市政府同意印發了《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
《若干措施》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高質量發展難點、企業需求呼聲等,著力解決投資痛點堵點,提出了22條政策措施,具有目標明確、覆蓋面廣、重點突出、支持力度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若干措施》干貨滿滿、誠意滿滿,體現了江門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的決心和力度。
爭取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4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出口短期內無法迅速恢復,消費的拉動作用也相對有限,現階段,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關鍵還是要靠投資。
《若干措施》的出臺,為江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十三五”以來,江門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895億元,年均增長11.5%。

在較高基數的基礎上,《若干措施》按照未來年均10%以上增長的目標,提出我市今年首批推出10平方公里,到2022年共統籌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用于招商,爭取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40億元以上,未來三年招商引資額超3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600億元。

郭永樂攝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超1000億元,同比增長3.8%;7月當月同比增長20.9%,連續5個月當月正增長。
工業投資7月首次由負轉正,累計占比逐步提高;
基礎設施已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的增速;
而且,7個市(區)固定資產投資均實現正增長。
投資主體全覆蓋且針對6大方面重點突破
《若干措施》支持的投資主體涵蓋了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等所有投資主體,又從平臺載體、投資主體、投資成本、要素支持、投資環境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促進和支持投資。
與此同時,《若干措施》從擴大有效投資,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做強平臺載體、激活投資主體、降低投資成本、強化要素支持、優化投資環境、開展以投資論英雄活動等六個方面任務。
在做強平臺載體方面
主要圍繞投資的載體,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10億元高質量建設銀湖灣濱海新區、江門人才島、五大萬畝園區等重大發展平臺。
在激活投資主體方面
提出激發政府、民間、國企和村集體投資活力的措施。支持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全面拓寬民間投資準入,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在強化要素支持方面
主要圍繞資金、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提出了支持企業融資、盤活低效土地、創新發展的措施。
在優化投資環境方面
主要圍繞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提出了全力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壓縮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園區一般性工業項目審批時間,全面推行預審服務和代辦服務,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推進工業項目采用“帶方案出讓”等。
在項目推進方面
圍繞政府職能部門落實相關工作,提出了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抓好招商引資、做好要素保障、強化協調和督查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彭偉宗攝
支持力度大并兼顧政策延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支持力度也是空前。《若干措施》提出多條支持各種投資主體有效擴大投資措施。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