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黎禹君
通訊員 鐘美綠
近日,“志愿廣東 做新時代文明人”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在廣州上演,充分展現我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志愿服務工作的豐碩成果,生動講述廣大志愿者向上向善、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其中,我市選送的展現新會睦洲義警志愿服務事跡的節目《報告,我是睦洲義警》也閃亮登場表演。
當晚,新會區睦洲義警們以飽滿的精神、惟妙惟肖的演技把他們的日常工作在舞臺上展示得淋漓盡致。據睦洲派出所副所長閻李娜介紹,節目《報告,我是睦洲義警》時長大約10分鐘,通過“自己講自己,自己演自己”的表演模式,演繹了義警們調解糾紛、協助反走私抓捕等故事,表演還包含了社區民警和所長匯報等環節,生動展示了睦洲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弘揚志愿精神的先進事跡。
節目背后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走進睦洲鎮。
實行“鄰里和、村里調、所里解”工作法
西江環抱,河網密織,“一村一島一世界”……新會區睦洲鎮這片沙田水鄉上,除了漁耕文化和疍家風情汨汨流淌,鄉村振興的圖景在法治陽光下也愈發熠熠生輝。
李健祥是睦洲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負責守護這一片水鄉的寧靜。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對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在睦洲鎮的最東面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小島——石板沙村,有著“一村一島一世界”的美稱,近年來逐漸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點。在石板沙警務室里,有一間名為“祥哥調解室”的房間。“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使一件很小的事情,李健祥都需要在矛盾雙方之間不停調解奔走,才能平衡好雙方的情緒,做好溝通工作。
“村里糾紛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好,會越幫越忙!”談到調解矛盾的訣竅,李健祥頗有心得。
近年來,睦洲派出所主動融入全市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同時結合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通過制定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4+N”(4是指“一民警帶一輔警帶一支義警隊伍”的共建共治“一張網”,N是指轄區村、企、校等多個重點部位)工作模式打造義警工程。
據了解,睦洲派出所結合各村義警運行模式和民警駐村議事制度,創新總結出“鄰里和、村里調、所里解”的“糾紛三調”工作法,聯同義警隊伍、人民調解委員會、鎮相關職能部門,在15個村建立起村民信賴的駐村民警調解室,著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逐步實現不再需要“所里解”的多元善治目標。
除了村干部和養殖戶,石板沙村的村民大多都是些耄耋老人,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了。一些年輕人在休息時回到石板沙村的時候,也會加入到義警的巡邏隊伍中。睦洲派出所打造的義警工程集結無窮民力,讓這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回到村里時也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睦洲鎮的幾個警務區各有特色,有的以農業養殖業為主,有的以工廠為主。工廠區內的出租屋密集,派出所民警和義警也會定時一起上門做排查。依靠著“義警黃”和“公安藍”的組合,大大提升了轄區治安管理覆蓋度。
有力維護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
本次節目中,參演人員楊國威聯合其他義警隊員共同演繹了化解糾紛的故事,義警陳艷娉也在舞臺上深情講述了校園義警辛勤付出的故事。
新會區睦洲鎮龍泉村義警隊隊長楊國威說:“去年我處理了一件糾紛案件,案件中兩位老伯為了一塊土地的權屬問題產生矛盾,后來經過我們的調解,雙方握手言和。我們還給他們做了心理疏導工作,維護鄰里感情。”
新會區睦洲義警、莊子幼兒園園長陳艷娉介紹,該幼兒園的校園義警隊主要由老師、家長組建而成,在每天上學、放學的出行高峰期間,義警隊便在現場疏導交通秩序,守護孩子們的安全。
“義警隊員大都由轄區的村干部、黨員、退伍軍人、熱心群眾等擔任,他們廣泛參與轄區矛盾糾紛化解、疫情防控、反詐等社會面防控工作。”李健祥表示,如今,“睦洲義警”隊伍已發展到900多人,成立了60多支分隊。
據統計,2021年以來,民警與義警成功聯合調解村民矛盾300多起;在轄區學校、醫院、企業等重點部位開展應急處突演練集中培訓12次,排查處置隱患線索35條,及時處置廠內員工糾紛苗頭85個,提供線索讓派出所追回涉企被騙資金超190萬元。
2021年、2022年睦洲鎮刑事治安警情分別下降35.9%、29.8%,睦洲派出所也被評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如今,睦洲派出所民警、輔警和義警隊已經成了一道別樣“楓警線”。“看到他們就有安心的感覺,現在村里治安好多了。”村民王先生由衷地為義警隊點贊。
在這座和睦之洲上,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和美淳樸的自然風光,更是看到了警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深厚感情。阡陌縱橫間,在警民同心共筑的“平安渡、連心渡、辛福渡”之下,睦洲鎮的發案數逐年減少,轄區治安持續好轉,群眾矛盾發生率大幅下降,有力地維護了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