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黎禹君
文明之風,潤物無聲;惠民之舉,枝葉關情。江門市委宣傳部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務實高效的作風深耕精神文明建設沃土。通過文明培育著眼長遠“利民智”、文明實踐聚焦需求“暖民心”、文明創建共享成果“惠民生”,讓文明的種子扎根僑鄉,將精神建設的豐碩成果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可享的幸福生活,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江門實踐注入澎湃動能。
文明培育“利民智”
深耕價值沃土,筑牢思想根基
“‘百千萬工程’是什么?聽我劃重點……”在新會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基層宣講活動中,村民趙偉強聽得津津有味,他說:“這種方式既有趣又入腦入心?!边@樣接地氣、受歡迎的宣講場景,正是江門市委宣傳部力戒形式主義、改進文風學風,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于行的生動縮影。
創新形式,讓理論“活”起來。為破解理論宣講“單向灌輸”、吸引力不足的難題,市委宣傳部精心打造了“音樂黨課”“舞劇黨課”“演說黨課”“漫畫黨課”“影視黨課”“雕塑黨課”六類“藝術黨課”品牌。這些形式打破傳統宣講的桎梏,讓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2021年以來,全市已開展“藝術黨課”宣講超1000場(次),覆蓋黨員群眾超500萬人次。其中,“音樂黨課”因成效顯著、模式創新,近日成功入選全國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
校地聯動,為基層“賦”新能。力戒“閉門造車”,江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全省首創各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一對一”結對共建模式。這一創新舉措將高校的資源精準“滴灌”至基層實踐沃土。結對以來,《新質生產力解讀》等24場高水平專題宣講在基層陣地蓬勃開展,持續為干部群眾“充電賦能”,有效提升了基層理論武裝的深度與廣度。
講好故事,讓政策“深”下去。緊扣發展大局,市委宣傳部著力講好“百千萬工程”中的“江門故事”。通過組織“百千萬工程”基層宣講樣板課集體備課活動,承辦“新質生產力主題宣講珠三角專場活動(江門)”等,努力用有“料”(內容精準權威)、有“趣”(形式鮮活生動)的方式,將政策內涵精準送達田間地頭、社區街巷,切實回應群眾關切,有效激發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的內生動力。
作為中國僑都,江門深諳文明培育是涵養城市精神氣質、聯通海內外的“源頭活水”。市委宣傳部始終將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從細微處著手,于習慣養成上發力。這一系列舉措,摒棄了空泛說教,注重實效與長效,正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厚植堅實的文明根基。
文明實踐“暖民心”
對接急難愁盼,服務精準高效
暮色四合,開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在一月一期的“文明Yeah(夜)集”——中醫藥惠民活動現場,長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正耐心把脈問診,艾灸、小兒推拿等體驗區前排起長隊。
這場融合了健康服務與文化體驗的“夜市”,正是江門市委宣傳部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力戒官僚主義、將服務送到“家門口”的鮮活寫照。
聚焦痛點,服務“不打烊”——
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活動多在白天、工作日”這一實際難題,市委宣傳部以務實高效的作風,創新推出“文明Yeah(夜)集”項目。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將文明實踐服務延伸至夜間和周末,有效破解了“時間錯位”的痛點。該項目自2025年3月啟動以來,全市已開展活動300余場,覆蓋超5萬人次,讓文明服務“全天候”在線,成為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便民惠民的典范。
擁抱數智,賦能新生活——
緊扣時代脈搏,江門著力提升群眾在數字時代的獲得感。依托各級文明實踐陣地,全面鋪開DeepSeek人工智能應用公益培訓,幫助基層干部和市民群眾運用AI工具提升工作學習效率。推出“銀齡手機助理”惠民服務,聚焦老年人等重點群體,常態化提供智能手機使用指導。
恩平市網絡文明志愿服務隊經常深入村居開展手把手教學,點燃老年人學習熱情。志愿者陳寶華回憶:“當阿婆第一次和海外女兒視頻通話,抹淚說‘女兒就在眼前’那一刻,感覺所有付出都值了?!崩先藗儚摹安桓矣谩钡绞炀氄莆找曨l通話、網購技巧的轉變,正是項目溫度與實效的明證。
臺山市大江鎮的攝影公益課堂上,退休干部蔡鏡榮舉著手機尋找最佳角度?!耙郧爸粫与娫?,現在能拍晚霞發朋友圈了!”這位銀發學員的數字化新生活,同樣是“銀齡手機助理”項目結出的甜美果實。
這些舉措,讓科技紅利真正惠及尋常百姓,體現了服務緊跟需求、精準落地的優良作風。
浸潤書香,涵養新風尚——
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宣傳部持續加強高品質文化供給。常態化舉辦“書香五邑·江門讀書日”活動,實施“您選書,我買單”惠民項目,著力打造“書香味、學習范、創新型”城市。加強江門嶺南書院建設,舉辦“無負今日”大講堂、“傳承孔子文化”等50余場文明實踐和文化交流活動,讓高雅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于無聲處滋養城市文明新風。
如今在江門,“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便捷可達,“文明Yeah(夜)集”點亮夜色,“江門讀書日”浸潤心靈……這些精準對接需求、力戒虛功的務實之舉,讓文明實踐如一道有滋有味的“家常菜”,真正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市委宣傳部以優良作風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服務民生的生動實踐。
文明創建“惠民生”
共建共治共享,成果普惠城鄉
走進開平塘口墟,百年碉樓下景象一新:曾經的“空心村”,如今咖啡香與書香交織,各地青年在此詩意棲居。
這一切源于今年5月江門市委宣傳部指導推出的“IE公社”計劃。該計劃第一個月便吸引78位“新村民”進駐。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相關經驗獲上級高度肯定。
塘口的華麗轉身,正是江門市委宣傳部力促文明創建成果全民共享、普惠城鄉的縮影,生動詮釋了市委宣傳部深入基層、問需于民、共建共享的務實作風。
全域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市委宣傳部創新運用“六種思維”工作法,全域實施全國文明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推動城市“面子”“里子”俱進、“顏值”“素質”齊升,著力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目前,鶴山榮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臺山市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開平市正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恩平市正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全市已有全國文明村鎮18個、全國文明單位20個、全國文明家庭3個、全國文明校園5個。
深耕鄉村,文明新風滋養鄉野。在廣袤鄉村,江門市委宣傳部創新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示范工程,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廣泛開展創建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推進“鄉風潤心·千村同美”計劃。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如春風化雨,滋養著美麗鄉村,讓創建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繪就了城鄉協調發展的和諧畫卷。
如今,穿行于江門的大街小巷,整潔的環境、有序的交通、隨處可見的“紅馬甲”、深入人心的文明理念……這幅由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長卷,正是江門市委宣傳部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優良作風和扎實行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普惠城鄉、惠及民生的最暖答卷。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